標籤彙整: 台北市旅遊

影/台北開齋節 逛穆斯林市集 體驗伊斯蘭 品嚐異國美食 包頭巾一秒變神秘女

「台北開齋節 穆斯林市集」舉辦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,今年有多達60個攤位,最讓我感到興趣的是異國美食區、文化互動體驗區,這次主要以這兩區作介紹,現場人很多,有些還要排隊等待呢!

閱讀全文

遊記/2月走春賞花「陽明山花季」 花鐘一遊(遊園專車交通資訊)

今年的1月30日至4月17日是「2016陽明山花季」,怕冷但是又想賞花的獅獅選在冷冷2月初決定走訪一趟陽明山,但是身為路癡的人對於怎麼搭車真是一大磨難,如果你也是路癡,卻又想上陽明山一趟,那不妨看看這篇吧!這次主要是要到花鐘看花,搭乘大眾交通工具,像是捷運、公車,適合自己規劃自由行的人參考。

閱讀全文

台北車站125週年了 張哲生漫談北車3代


↑台北車站。(圖/翻攝自GoogleMap)

台北車站23日舉辦慶祝滿125週年活動,並於2016年1月25日將滿125歲!但身為台灣人的你知道台北車站竟有分4代嗎?喜愛拍攝台灣各地昔今照片的網路名人張哲生表示,台北車站有4代,撇開目前所見的第4代於1989年落成,在訪談中聊了3代大致上的歷史。(以下為專訪張哲生,未經同意不得允許轉載)


↑台北車站 1979~2011(圖/翻攝自張哲生粉絲專頁)

第1代台北車站 清光緒時期建立
台北車站是重要的大城市,第1代臺北車站其實位於大稻埕市街南側,約現今北門捷運站位置,於1891年(清光緒17年)建造,在臺灣巡撫劉銘傳任內,隨著分別往新竹與基隆的鐵路相繼通車而啟用,為1座歐洲式棚式車站


↑第1代台北車站(圖/翻攝自[台北事]關於台北的曾經粉絲專頁)

台鐵局秘書室表示,根據資料文獻,台北車站建立於1981年,日期不詳,2016年1月25日即滿125週年。

第2代台北車站 日本人所建,文藝復興風格車站
日本統治臺灣後,第1代車站持續使用至1901年8月25日,日本人1908年建的木造車站就像個停車場。建造的第2代車站則在1901年8月25日通車。同年,第2代車站斜對面興建當時以設備高級著稱的臺北鐵道飯店(1945年毀於美軍空襲,現址為新光摩天大樓與大亞百貨一帶)。


▲台灣鐵道飯店(圖/翻攝自[台北事]關於台北的曾經粉絲專頁)

第2代車站帶有文藝復興風格,張哲生還說,當時的建築品味多向西方取經,再帶回國內與本國的元素融合,所以有些就會像是希臘宮殿般的風格出現。於1901年8月25日隨著淡水線通車及新竹至基隆鐵路改線完工而啟用(當時稱為「臺北停車場」)。

日人會建造第2代的台北車站的原因,主要是為配合鐵路改線、市區改正計畫與考量日本人需求,將木造車站位置向東移至臺北府城北側城牆(後來城牆被拆除,改築為「北三線路」,今忠孝西路)附近,車站正門開在「表町通」(今館前路),並與臺灣總督府博物館(今國立臺灣博物館)遙遙相立。

第1代車站於1908年拆除後,大稻埕停車場於同年遷至此地。該站原先於1902年2月1日在此地西南方的淡水河邊設站,專營貨運;同年6月1日起兼辦客運;1903年成為淡水線鐵路發車站。1908年遷至第1代車站舊址,新建日式木造車站;1916年8月17日改為貨運站,客運由同日啟用的北門乘降場接辦;1937年12月1日樺山貨物驛落成後,大稻埕停車場廢止。

1923年3月6日,日人另外在車站內軌道區北側興建規模較小的臺北後車站(當時稱為「裏臺北驛」)啟用,取代同日停用的北門驛成為淡水線鐵路的新端點站,並便利當時聚居於大稻埕的本島人(即臺灣人)進出車站。臺北後車站為一棟木造建築,建築外貌較為小巧。


▲第2代台北車站 1931年,台北驛(台北車站)前的北三線道路(今忠孝西路)。(圖/翻攝自張哲生粉絲專頁)

1939年,臺北工場遷至松山後,油漆工場與客車工場皆改作為辦公室;戰後,原油漆工場於1950年拆除,原客車工場則改作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禮堂(闢建市民大道時拆除4組鋼梁鉚接組),禮堂剩餘部分已經被列為古蹟,正在進行修復工作。

第3代台北車站 現代主義風格的方塊型水泥建築
後來由於原有的前站空間不敷使用,因此在1939年於原地改建為帶有現代主義風格的方塊型水泥建築(第3代車站,1941年落成,當時改稱「臺北驛」),內部可用空間也因此增加不少。此外,1930年從民營收歸市營的公車,也以臺北車站作為路線的主要端點站之一。


▲第3代台北車站(圖/翻攝自[台北事]關於台北的曾經粉絲專頁)


↑1985年,鳥瞰台北車站,往西北方望,右下角為忠孝西路。(圖/翻攝自張哲生粉絲專頁)


↑1978年,第3代台北車站(1941-1986)。(圖/翻攝自張哲生粉絲專頁)

另外張哲生也提到:「目前所見的是第4代車站,於1989年落成,主要是為了鐵路地下化而改建;第2、3代皆是日人因為擴建,提升功能需求所建造,日人以100年計劃統至台灣,將台灣做為南進基地,第1步首要建造就是交通。」第3代車站則是使用最悠久的車站,約48年。綜觀老台北的歷史風華,台北車站的4次變遷,不禁令人感嘆這時代的力量之大。


↑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北側街景 1989 vs 2015(圖/翻攝自張哲生粉絲專頁)

紅白氣球穿梭青青草原 華山法式野餐讓我少女心大爆發

P_20151025_152253

(我得說我是來看我學妹的!!!!!)

台北華山大草原在25日舉辦了一場超粉紅的法式野餐活動,趁著秋天天氣涼爽,躺在青青草原上享受野餐的樂趣,到處都還看得到飄著ELLE字樣的紅白氣球,全場播放的是有如法國香頌的歌曲,慵懶又舒適,每位女孩們都在氣球間穿梭找最好的位置拍美美的照;到了晚上就是看夜間電影院,實在有夠浪漫!

從高空俯拍可以看到全場的樣子,這張照片是活動剛開始不久拍的,現場也有發放餐巾墊給需要的人使用,有些人帶野餐腳踏車、也有野餐盒,女孩們頭綁著皮革繩,穿著飄逸的洋裝裙,在華山任一處草地、復古建築中取景;更可愛的是還有人帶自家狗狗來草地玩耍。

當天除了法國香頌音樂、氣球外,還有現場表演、泡泡秀,讓人少女心大爆發!還有打卡到服務台就可以拿到法式小餅乾,整個氛圍非常法式,一不注意自己會以為身處於法國,質道看到中文字才會驚覺:唉唷!這是在台灣哪!

白天的野餐節目暫告一段落後,緊接著晚上就是眾人期待的夜間電影院,不過電影實在太催淚,加上現場還有金色三麥啤酒可以喝,整個氣氛很賺人熱淚,不少人都看著電影哭紅眼睛。

主辦單位法式野餐電影院 Vive la Vie!說法式野餐活動明年還會再辦一次。野餐是法國人生活的一部分,在青青草原舉辦這麼大型的野餐活動實在是太剛好了,這也是第1次在公開場合看到Tibbie的樣子(就是一個喜洋洋與灰太郎卡通裡的美羊羊長大版)。

法式野餐電影院Vive la Vie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vivelaviecinema?fref=ts

台灣北部6大賞楓景點 陽明奧萬大宛如城堡仙境

秋天就是楓葉轉開始轉紅的季節,天氣涼爽正適合外出走走。台灣北部6大賞楓景點非常適合走一遭,浪漫又蕭瑟的秋天不該待在家,趕快準備行囊出發吧!

1.陽明山國家公園-台北奧萬大
台北奧萬大樂活莊園是一處距離台北非常近的世外桃源。這裡可以享受用餐、親子、賞楓等休閒設施,是由農園主人鄭次男和留美碩士的兒子鄭正國兩代常年耕耘的,經過不斷改造創新,打造的樂活莊園。這裡不只有楓樹,還有松、櫻、柏、茶花等,園區內設立咖啡雅座,喝咖啡就可以賞楓。台北奧萬大粉絲團也表示,楓葉目前尚未轉紅,要視氣候而定,有寒流來襲後,才會轉紅,往年大約在11月底至12月。


▲台北奧萬大樂活莊園(圖/翻攝自台北奧萬大樂活莊園粉絲專頁)

2.石門水庫
石門水庫是台灣著名賞楓地點,每年入秋就是賞楓期,直到12月楓葉會染紅,來這裡可以享受當地活魚3吃。在交通上,也建議搭乘台灣好行慈湖線,暢遊石門水庫一帶美景。

石門水庫楓葉。(圖/翻攝自經濟部水利署)
▲石門水庫楓葉。(圖/翻攝自經濟部水利署)

3.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
位於新竹縣五峰鄉與苗栗縣泰安鄉交界,區內經常瀰漫雲海、霧氣,又稱為「雲的故鄉」。每年12月左右是楓葉最火紅的時候。


▲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(圖/翻攝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粉絲專頁)

4.桃源仙谷
桃源仙谷位於桃園復興與新竹關西交界處的200公頃神秘花谷,是全台最大的山谷花園、私人風景區。這一帶種植的是閃亮亮的黃金楓,有別於一般會染紅的楓葉,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風業有如黃金般耀眼。交通方面可以搭到新竹關西站下車,再轉搭計程車上山即可抵達。


▲桃源仙谷黃金楓(圖/翻攝自桃源仙谷粉絲專頁)

5.馬那邦山
馬拉邦山又名「馬那邦山」,位於苗栗縣泰安鄉和大湖鄉交界,馬拉邦山以「楓紅」聞名全台,和「奧萬大」並稱為台灣賞楓聖地,有「南奧」、「北馬」之稱。大約從東興國小開始走,沿產業道路過第1停車場後,即分為南北兩線,北線較陡,但是是馬拉邦山步道精華路段,稜線、抗日紀念碑、古戰場、石門隘口、楓林區均在此路段,南線較平緩,有天然湖、石壁,沿途雅緻古樸寧靜。

6.拉拉山自然保護區
拉拉山自然保護區是北台灣著名的國有生態旅遊景點之一,也稱作達觀山,「拉拉」在泰雅族語裡有美麗的意思,自然保護區內育有紅檜群、扁柏、青楓、山毛櫸、闊葉混合林以及天然林等樹種,當地盛產揚名國際的拉拉山水蜜桃,相信大家一點也不陌生。


▲拉拉山自然保護區(圖/翻攝自拉拉山自然保護區粉絲專頁)

 

文章同步發表於 http://travel.ettoday.net/article/578300.htm